牙克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满归至海拉尔旅客列车中国最北部的百姓l [复制链接]

1#

从内蒙古自自治区根河市满归镇开往海拉尔方向的次普通旅客列车,常年往返于中国最北部的牙林铁路线。这趟列车也是全国唯一一列公益性旅客列车。

牙林线沿途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经济比较落后,百姓人均收入很低。每到冬天大雪封山的季节,次就成为沿途百姓出行的唯一交通方式。百姓们通勤、购物,甚至是看病就医都靠的是这趟“生命线”。

年12月14日,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特别报道组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出发,乘上了这趟最特别的“慢速火车”。

全国唯一一列公益旅客列车:一公里7分钱

次列车运行途经牙林线、滨洲线。途经内蒙古根河市、牙克石市、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全程公里,运行13小时29分,全程票价只有37元。沿线牛耳河站到金河站的票价只有2元。

次列车沿线的牛耳河站到金河站火车票只要2元钱。

(高远摄)

列车长房国斌说:“咱们简单算一下,公里只要37元,折合每公里就7分钱,比公交车都便宜多了,这事实上也是全国唯一一列公益性质的旅客列车。”

室外已经接近零下33度,列车内的温度一直保持在20度左右。为保持这样舒适的温度,次列车每趟行程都需要4吨的燃煤量。按照市场价每吨煤元的价格计算,全程用煤就要元,折合每公里用煤就要花费6.18元,加上其他成本投入,这和每公里7分钱的火车票价形成了强烈的价格反差。也因为极低的票价,沿途百姓把这列火车当成了唯一的出行工具。

列车长房国斌巡视列车。

(高远摄)

只有一户人家的临时停靠点:必须停车

在次列车的全体乘务员心里,都有一本对沿途居民相当熟悉的“花名册”,乘务员与沿线居民的关系显得相当“亲密”。甚至每家人的姓甚名谁和外号都特别清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互相之间绝对知根知底。

海连车队*总支书记吴明生说,乘坐次列车的居民们谁有什么毛病,有什么慢性病他们都很清楚。

列车长房国斌与车上乘客“亲如一家”。

(高远摄)

经过沿途大大小小的站点,次列车可以说“遇站就停”,有急病的随叫随停。次列车的停靠点中,三分之一的停车站点都是旅客乘降所。这些旅客乘降点,只办理旅客乘降,甚至在列车时刻表上都找不到。但次列车沿途的“隐藏”站点对当地居民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房国斌介绍说:“在我们阿乌尼停靠点就只有一户人家。我们这趟车就相当是他家冬天出行的专属列车。”

——以上文章发表时间为年12月——

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报道

年5月1日起

根据客流需求

这列绿皮车改为隔日运行

火车这么一改

根河以南的林区小镇

因为有哈尔滨那趟车

影响不大

就苦了根河以北这些林区小镇人们的出行了

因为他们仅有的一趟火车

隔日了......


  就拿小镇阿龙山来说,对于突发疾病的患者赶上了当日没有列车运行,医院打车最快也要近三个小时的路程,打车费也要好几百,加上路况不好,百姓收入又低,无疑对于出行这件事是雪上加霜。这列绿皮车如果一直是隔日运行的话,就真的不能把它称之为百姓的“生命线”了,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啊!就好比心脏,过去是每秒都在跳,现在让它隔一秒再跳,人应该是受不了的吧......(奇葩摄)
  在乘坐列车途中,很多地方百姓上车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车,太别扭了!”“这车改的,太不方便了!”“出趟门费死劲了!”
  由于从海拉尔开往满归方向一路都是在白天运行,而从满归到海拉尔方向一路又都是夜间运行,加之林区人口年龄偏大又是普遍现象,别说没有高站台上下车费劲了,就是夜间坐长途车的乏累也是一个问题,一铺难求的状况屡见不鲜,尽管增加了车厢,也是人满为患。一位旅客说:“啥时候能把车再改回来就好了!现在天气还不算冷,这要是大冬天,可遭了罪啦!”

(奇葩摄)


  对于列车缘何隔日运行,相信铁路部门自然有隔日运行的道理,但隔日运行真的对当地百姓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对此,林区人,你怎么看?你的留言也许会被采纳也许会被相关人员看到说说吧~

编辑丨奇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