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呼伦贝尔学院位于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其前身是始建于年的呼伦贝尔大学,年恢复本专科招生。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呼伦贝尔学院。年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相继并入。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91万平方米,教学行*用房18.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21万册、电子图书.70万册、数据库1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万元。
学校设有23个学院、18个**管理机构、3个教辅部门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现有本科专业54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内蒙古自治区级品牌专业7个、综合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1门,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1个、创新平台培育项目1个、重点研究基地1个。学校基本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主体,特色学科与关联专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折合在校生人,其中本科生人、少数民族预科生人、专科生人、留学生59人、成人教育学生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外聘教师67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教师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5人、教坛新秀5人、教学团队6个,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12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学校近几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科研论文篇(其中SCI、EI等检索42篇),获实用新型专利92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有自治区“草原英才”3人、突出贡献专家5人、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
学校与呼伦贝尔市所属旗市区开展校地合作,在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科技服务、文化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参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国家重大社科基金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考察研究”合作,围绕北方民族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服务社会和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连续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
学校秉承“明德致和、笃学尚行”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求是创新”的办学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开展内涵建设,推进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有优势、国内有影响、国际有一定声誉,地区和民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二、条件要求
1.身体健康,品德优良,作风正派,对高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起到学科、学术带头人作用。
3.年龄原则上要求40周岁以下。
三、引进程序:
1.投递简历。应聘人员以电子邮件、邮寄或者直接送达等方式提供个人简历及学历、学位、职称、获奖等证书复印件。简历中就注明各个阶段学习经历、所学专业、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反应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信息。
2.审核材料。学校收到简历后,将根据岗位需求和应聘者自身条件进行审核筛选。对符合岗位需求的应聘者,将通过邮件或电话的方式通知本人来校面试。
3.面试。学校按程序组织专家组对应聘者进行面试、试讲考察。
4.心理测试。学校将按程序对应聘者进行心理测试。
5.签订协议。经考核合格者,签订聘用协议。
四、待遇
呼伦贝尔学院人才引进需求一览表类别人才需求待遇刚性引进柔性引进科研费安家费工作待遇第一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一级相当层次的人才。刚性引进一至四类人才参照内*发()77号文件精神给予安家费、科研经费。1、刚性引进人员职称评审按有关*策执行,未评聘副高级职称的博士学位人员校内绩效工资按照副教授七级兑现,博士后人员按照副教授六级兑现,符合有关条件的配偶调入学校工作,或安排适合岗位工作。2、可帮助协调子女入学。3、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呼伦贝尔市内同等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策待遇。柔性引进一至四类人才签订任务书,协议给予经费支持第二类1.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遴选的有效候选人。2.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第一主研人员)。3.“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做出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学术声望高的一级教授(资深教授),海外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知名终身教授以及相当层次的人才。第三类1.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主持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3.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特支计划”领*人才。4.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得者。5.“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四类1.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2.“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青年长江学者”入选者,“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第五类1.具有博士学位,已取得正高级专业职务人员,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5万25万元按照工作内容,签订任务书给予年薪3-5万元2.具有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发表高影响力论文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5万20万元3.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所需的正常招录的博士、博士后,年龄一般不超过
40周岁。
5万15万元五、联系方式